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金像摄影家 查看内容

李学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2020-2-22 10:29/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2969/ 评论: 0/原作者: 潘佳琪

16年来,他一个人、跑坏了7辆车
行程100多万公里
新疆总共有89个县,680个乡
147个团场,将近2300万人
他真正地诠释了“踏破铁鞋”4个字
但还是若有遗憾地说,自己只跑了新疆的5%

公格尔九别峰  李学亮 摄


  摄影对于我,就像一个孕妇临产,在欢喜中带着恐惧,在恐惧中看到希望。
——李学亮

天池瑞雪  李学亮 摄


  15岁那年,李学亮参了军,成为了一名小号手,复员后,进入新疆歌舞团。团里有一名摄影师,他总背着一台老式的双镜头照相机。一有空,李学亮就在摄影师身边转悠,几年之后,他终于狠狠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专业的相机拍风光,生活的轨迹就此改变。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亮也不改其乐

  摄影爱好者和本职工作甚至家庭生活是不能和平共存的,李学亮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走到窗户前看天气,天气的好坏决定了他一天心情的好坏。天气好了,他就备好水、干馕,开车就走,一走短则几天,长则几十天。最忙的上世纪90年代,他每年在外300天,光是住帐篷的时间有100天。

  由于这满腔的创作热忱,李学亮常常不得已失约于人,因为对他来说,创作是第一位,时间必须自主。有一次,母亲包好饺子等他,他一夜未归,第二天,母亲拿着扫帚追着他满屋跑。

  上世纪90年代,手机没有普遍使用,李学亮出门的时候遇到电话亭,就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否则家人休想找到他。他把钱放在桌上分成几份,哪些加油,哪些买胶卷,剩下最少的那份是生活费,李学亮说:“够吃咸菜就行。”

  据李学亮的朋友郭不回忆“有一回,我们在他家聚餐,望着空荡荡的房间,问他怎么连个冰箱都不买?他眼珠子一翻,‘哪有钱?再说买冰箱干啥?装打了包的剩菜?我一年300天在野外,冰箱摆样子用?’”他根本不做饭,最多清炖一锅羊肉,买一摞馕,身上除了价值20多万元的相机外,就数那套上万元的音响是最值钱的家当。虽然从音乐转行入摄影,但耳朵仍然离不开音乐。

  在使用胶卷方面,李学亮压根不在乎浪费,郭不劝他悠着点,他立刻脸红到脖子根,喝道:“你知道啥!来一趟容易么?眼前的景,就算你站在同一个地方,过了这一刻,就别想再见到它们。比起这变化莫测的风景来,胶卷算得了什么?胶卷在没有被感光时,永远是个零,只有当它感光后,才有生命,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你像上帝之手,正赋予它生命。”

  直到现在,李学亮依然坚持用胶卷,他用的是8 X 10的底片,像一本16开的书那么大,他的理论是:好的数码相机需要几十万元,而这几十万元可以买很多胶片。他换过三四台相机,基本上都是摔坏的,有时一阵大风刮来,三脚架倒下就砸坏了。


和静县巩乃斯林场  李学亮 摄



大气磅礴、刻画细腻,且富有节奏和旋律感

  据报道,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过程中,组委会一致认为:李学亮的摄影作品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大气磅礴,刻画细腻,且富有节奏和旋律感,将新疆风景的独特之美表现的酣畅淋漓。

  李学亮对摄影的热爱,源于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他对千变万化的天气充满了好奇心,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他只能买一些简单的户外装备,每次出去拍照,吃住行都是在车里,一个人的旅途既孤独又满足,期间也写一些随笔,生活日记等文章。很多人对他感到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去走一条如此艰辛漫长的摄影之路?他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默默地坚持下去。就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旅游行业刚刚兴起,他的作品成为了打开新疆旅游行业的窗口,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新疆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大漠胡杨、高山雪峰、草原牧场。就在那个时候,李学亮开始有了一些稿费的收入,后来也开始出书,几年下来对自然风光摄影的执着,终于在时代的推动下遇到了全新的契机,这也促使他顺利地沿着摄影的道路走下去。

  5次攀登博格达峰,7次穿越罗布泊,10余次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行程60余万公里,拍摄照片5万余幅。他独自驾车踏遍天山南北,他的镜头里,风蚀雨蛀的蛮荒地貌,让人对大自然不由得心生敬畏;他的视角中,人与自然的相遇宁静而震撼。他的耳边时常响起一位朋友的话“世上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脚更高的山。”他是用摄影完整反映新疆的第一人。

水墨禾木  李学亮 摄


神秘的南湖雅丹  李学亮 摄



光既可存在,亦可不在

  李学亮说:“风光摄影大致分为三大类型,第一是为宣传;第二是为装饰;第三则是作品。作品和前两者的不同在于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拍摄出的作品让人能够产生共鸣,实现艺术的传递。就摄影而言,它并不都是艺术,而对作品而言,只有通过思想的传递,才算是真正的艺术。”

  李学亮告诉我,他看待作品,并不存在非常满意之说,因为每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地改变,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发展就等于死亡,如果一个艺术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拿出新作,也会被大家淡忘。李学亮认为自己过往的作品都已成为过去,未来,他将会继续创作。

  “摄影的领域被细分成很多类别,纪实、商业、风光、当代等。对于一个职业摄影师来说,拍摄是不需要分得那么清楚的,要是碰上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素材,都可以成为我拍摄挖掘的题材,当然风光摄影会是我持之以恒的方向。”李学亮谈道。

  在风光摄影当中,对光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光线取决于你的创作思想,拿“风光”二字来解释,风本身没有光,当光照到草上,风吹动草的那一瞬间产生了光,所以光既可存在,亦可不存在。

  新疆的风光摄影在国内算是比较靠前的,但在当代摄影上相对较弱。很多人来新疆拍摄,一般很难摸到风景变化的特色,在原有的地域风光上,新疆的摄影师不断强化,相对而言,也只有本土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新疆风景的变化。

沙漠月夜  李学亮 摄



吾家有女初成长

  “我常对大学生和年轻人讲,艺术是一个看到光明,却走不到光明的行当,现在的摄影和原来的摄影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职业摄影人来说是一个更加艰难的时代,因为摄影越普及,就越难出现好的作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摄影要求的信息量只会更大,图片泛滥成灾,作品却陷入匮乏期。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很新奇,这在摄影史上是个好的发展,任何一个人都会成为过去,只有新一辈不断学习成长,一个行业才会不断地走下去。”李学亮以勉励摄影后辈人积极投身创作,结束了这一次的访谈。


塔克拉玛干  李学亮 摄


云飞禾木河  李学亮 摄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李学亮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主席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教授


出版专著:

《天山南北》《西风摄魂》《穿越新疆》《航拍新疆》

《新丝绸之路》(日文版)

《中国·新疆李学亮摄影艺术》《中国·新疆 李学亮影像艺术》。


所获奖项:

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2007年,摄影作品《风迹》获得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