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图片故事 查看内容

不负韶华再出发——2019年新华社记者陶明镜头中的感动瞬间

2020-2-22 10:18/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1187/ 评论: 0

  新华社记者陶明在2019年里依旧脚步匆匆,快门不断,记录真实而火热的生活。

  这一年,他向海内外中英文媒体发稿2200余张。

  在此撷取其中12组感人瞬间,用影像呈现那些虽已走过但令人难忘的——路。


穿行云端峭壁 守护华山“天路”

  2019年12月6日,华山太华索道维修人员对钢丝绳及通讯线路进行检测。

  华山自古就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建在华山西峰下的太华索道于2013年4月1日对外投入运营,全长4211米,以直上直下的“W”起伏式走向,沿途跨越四道深谷、三座山峰,最高落差达894米,其悬空之势,如天空之梯。

  为了确保索道的安全运营,20多名索道巡检员昼夜守护这条线路。每年旅游淡季,还要对索道进行一次全面检修。“体检”大都处于架设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支架线路上,最高一处支架高度为65米,周围是崇山峻岭、下面是万丈深渊,检修人员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难度,更要克服高山高寒的恶劣环境,不放过设备的每一个细节。


被毁吊桥重建 群众过河不再犯难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略阳县徐家坪镇药木院村江口坝组的余皓轩(左)、刘紫涵(中),由余皓轩的外公刘德安撑上简易木筏,去对岸的幼儿园上学(2018年11月22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余皓轩(前右)、刘紫涵(前左)放学归来,手拉手走在新修的钢结构吊桥上(2019年3月25日摄)。


  2018年7月11日,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了陕西省略阳县徐家坪镇药木院村江口坝组村民出行的唯一一座吊桥。在各方帮助下,目前,一座钢结构吊桥在原址得以重建并通车,可供家用轿车和小型农用车辆通行,解决了该村群众的过河难问题。




何永清:行走在秦岭深山里的“独臂村医”


  2019年5月28日,何永清(右)一大早出门“送医上门”后回到村卫生室时,门口排满了等待就诊的村民。


  今年32岁的何永清,是陕西省略阳县乐素河镇瓦房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10岁时,何永清遭遇车祸失去右臂,顽强的意志使他掌握了生活自理的能力。2006年7月从汉中市卫校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山大沟深的秦岭腹地故乡工作,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独臂村医”。




巴山深处的“诚信老爹”


  2019年10月12日,在陕西省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刘照元(右)卖掉家里饲养的5头生猪,又凑上500元,将一万元现金还给了村民刘照辉。刘照元满含歉意地说:“对不起,欠得太久了。”


  儿子4年前患病去世,欠下的巨额债务,如同屋前的大巴山压在70岁的刘照元身上。“再难都要把钱还清。人家信任我和我儿子,我必须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这是巴山深处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刘照元老人心中最大的心愿。


  “现在我已还上了17万多元。再努力几年,还欠下的6万多元就能还清了。我已和外出打工的孙子交代好了,我有生之年还不完债,就让他还,一直到还完为止。”刘照元坚定地说。




“只剩一名学生我也会认真教下去”


  2019年9月10日,郭生俊老师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土岗小学曾经有400多名学生,后来,很多孩子跟着父母到城里上学。如今该校只有两名教师和六名学生。今年57岁、从教37年的郭生俊是土岗小学两名教师之一,他不仅教授六个孩子文化知识,还充当保姆、杂工等角色,全方位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郭生俊说:“有坚守就有希望,就算只剩一名学生我也会认真教下去。”




85后“朱妈妈”:为留守儿童建温馨之家


  2019年11月11日,外出打工回乡的苏纪琼(右)给自己9岁的儿子送来冬季的衣服,面对“朱妈妈”为孩子的付出,感动涕零。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2011年朱孝芳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快乐天使”


  2019年2月25日,王丹(左)在辅导学生剪纸。


  在陕西省府谷县特殊教育学校里,教师王丹不仅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更是师生心中的“快乐天使”。


  患有听力障碍的王丹,中小学曾就读于这所特殊教育学校,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大学毕业后,她重返母校,成为一名美术、律动老师。




好妻子温香成 演绎巴山爱情传奇


  2019年1月22日,温香成背起丈夫何太升到庭院里晒太阳。

  

  在巴山深处的陕西省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好妻子温香成18年如一日照顾高位截瘫丈夫,独自一人撑起一个家,在当地传为佳话。


  何太升对妻子满怀感激:“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我的妻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只能倍加珍惜。”这对患难夫妻的爱情传奇为“患难与共”做出了生动诠释。




敬老院里结良缘 他成了她的“眼睛”


  2019年10月15日,张金水夫妇(左)、杨红山夫妇(右)在婚姻登记现场合影留念。他们像年轻人一样,十指紧紧扣在一起,羞涩中带有激动。领证现场,敬老院为两对老人举行了仪式。“从今往后,我会牵着你的手,作你永远的眼睛。”张金水老人作为新郎代表,激动地对新娘做出承诺。


  当日是国际盲人节,陕西省洛南县灵口敬老院两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喜结良缘。这两对老人与院里其他57位老人一样,都是各乡村的五保户。洛南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全县愿意到敬老院的369位五保户,实行“特困集中供养”政策。




“健康扶贫”让一对大龄残疾人幸福花开


  2019年1月24日,婚礼上,新郎牟文贵用秤杆揭开新娘曹晓霞的红盖头。


  2019年1月24日,牟文贵和曹晓霞走进婚姻殿堂,乡亲们为他们举办了热闹喜庆的中式婚礼。搬新房、结婚,牟文贵在这个岁末年初迎来人生“双喜”。


  步入婚姻殿堂的牟文贵夫妇在谋划婚后的日子:申请残疾人创业基金办个小超市、在网上开家网店售卖山货。牟文贵还准备申请提前一年退出贫困户,“自己奋斗的日子最美、最幸福。这贫困帽子,我再也不想戴了!”





爱,让他们向贫穷说再见!


  2019年4月17日,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勤俭村村民肖仕贵、妻子陈元芝、儿子肖明清、儿媳陈春英(从右至左)一家人在一起合影。


  2012年,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勤俭村肖仕贵的老伴陈元芝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多家医院都劝他终止治疗。老肖不忍心放弃,为了治病家中积蓄花费一空,还欠下了10多万的外债。老肖一家2013年12月被认定为贫困户后,扶贫工作队多次到他家走访,想方设法帮他家脱贫。如今,老伴已能在家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走路;家里脱了贫,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大龄儿子肖明清娶上了媳妇……爱,让他们向贫穷说再见!





国庆大典上的致敬方队


  2019年10月1日上午,群众游行中的致敬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


  当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陶明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陕西分社编委。曾任陕西分社摄影部主任,图片总监,新华社陕北支社社长。获得过全国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新华社抗震救灾报道先锋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陶明在2019国庆大典上(第一排中))


上一篇:闽夜未央下一篇:闽在海中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