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福建沙县,地理位置很多人可能真不知道,但小吃却为这座小县城扬了名。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沙县小吃”的招牌。最新数据显示,沙县小吃全球有8.8万家店,30多万从业人员,一年近500亿元的营业额。这就是“国民美食”沙县小吃的魅力。 美味的沙县小吃,离不开沙县人的一代代传承 杨建平 摄 说起沙县小吃,你想起的可能不是那个像“吃豆人”的logo,而是他丰富的小吃种类和便宜的价格。沙县小吃的财富密码就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尽可能多的品类。 扁食、拌面、烧麦、蒸饺……据说,沙县流传下来的小吃一共有240多种,行销全国的大概有60多种。品类多,这对于小吃店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沙县小吃既有南方食物的细腻、清淡,也部分保有北方食物的扎实、粗犷。在南北地区间,丰富与多样性切换自如,它比其他小吃店更懂得 “什么地方吃什么”。 在广东等一些南方城市,沙县会卖当地喜欢的炒粉和汤品;浙江那边偏爱各种套餐饭,那就做多一些;而山东一些地区的人喜欢吃饺子,饺子就卖得好...这就是从沙县走出的店老板自己的生意经——他们从来不惧怕 “入乡随俗”,用更易被接受的产品融入当地。 在这些小吃之中,只要有一个品类抓住了那些“不知道想吃什么”而犹豫不决的食客,沙县小吃就不怕没有回头客。 开间沙县,小富即安 据悉,沙县小吃的起源,可供考究的资料并不多。在1997年“出圈”之前,沙县小吃并没有在中国或者是福建的饮食文化中有多响亮的名声。一直到20世纪末,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城市开始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急需基建和产业发展的大城市,聚集了大量工人和技术人员,还有南来北往的投资客,整个中国的速度都开始快了起来。 这些人没有家眷,也没有时间做饭,为他们提供口味适宜的快餐,也成为了新的商机。于是沙县年轻人背起行囊,到福州、厦门等地做起了自己家乡的小吃快餐。 早期的沙县小吃店都比较简陋,资金投入不算大,前来用餐的客人却不少,沙县小吃逐渐蔚然成风。于是,更多的沙县人开始踏上了求富的道路。他们的足迹迈出了福建省,往南走向广州深圳,往北奔赴北京上海,只要有沙县人的地方,就有美味的沙县小吃。 在沙县,目前有6万多人在干小吃这一行,而全县一共才25万人,相当于每4个人里就有1个在外卖小吃;他们大多是夫妻档,投入五六万元,就能在学校、社区等人流较大的地方,开个24平方米的小店,老公下厨,老婆收账,一月基本能赚个一两万万;他们用自己的励志故事,告诉乡亲们:开间沙县,小富即安。 沙县有一拨专门开发市场的人,得有几千人。他们自己不经营,专门把店开好再转让出去,也有一部分人采用合作模式,自己经营的同时,与人合营。 吴水波是这批人中的一个。2006年,结婚不久的他辞去在糖果厂一月800元的工作,去福州开了第一家小吃店,后来陆陆续续在福州开了三四家。从2010年开始,他就曾去辽宁找店铺,2013年在山东菏泽开了沙县小吃,不久又去了河南郑州开了一家店。 这些人基本上以亲朋好友关系维系,一个人出去之后,往往带出去一批人。但他们却也有无形的“纪律”让沙县小吃走得更远。 沙县人做小吃之后,沙县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今,动车通到了沙县,县城的物价赶上了省城,房子最高盖到了30层,做小吃的人买下了县城70%的房子。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2014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近13000元,高于全国1万元的水平。 如今,沙县政府更在全国26个城市设立小吃驻外联络处,进行宣传、培训等工作,有一种新东方培训学校的即视感。针对山寨沙县的品牌,沙县政府还在全国公安机关中,设立专门的小吃维权小组,专业打击非法盗版。这在中国所有小吃中,只有沙县做到了。 “草根”沙县,野生开店 根据“上观新闻”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8.8万余家沙县小吃店,规模远超麦当劳、肯德基,营收超百亿,已经成为了中国餐饮行业中经营店数最多、经营区域最广的品牌之一。 沙县小吃能有今天的规模,沙县政府有不少的功劳,因为过去20多年,沙县政府从未停下对小吃产业的扶持。从1997年成立的沙县小吃办公室(小吃办)、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到2008年组建的沙县小吃集团。政府带领着沙县小吃从厦门到广东,再到上海、北京,沙县靠着勤劳努力,攻占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直至海外市场(新加坡等)开枝散叶。 沙县小吃的奇特之处在于,虽然有政府背书,其核心模式却是夫妻店+言传身教的师徒制。沙县小吃从来都没有定位为高端餐饮,而是将自己视作服务百姓的快餐提供者,所以沙县小吃的选址更贴近群众。 沙县选址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高校、写字楼、居民区、小吃街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进行开店,店面面积最多在一二十平方米左右,其租金比较低廉。大多的沙县小吃店多为家庭式的经营,并不雇佣外部人员。所以店铺内部会根据时段客流量,灵活增减店内的工作人员,有时候一个人即可,这会大大节约店铺成本。 其次,就是沙县的选址都是在靠近购进食材的地方,因为食材主要是面粉、面条、青菜、肉类等,成本由店铺所在区域的食材价格决定,店铺不会因为跨区域购入原材料而增加成本。 最后,在同一个地段几乎不会出现两家沙县小吃店,因为沙县人心照不宣的一个开店秘密就是:在半径300米以内不会开另一家店。除了人流量非常密集,而且周边没有其他太多的小餐饮店存在或者是其他餐饮店的性价比不是很高,才有可能出现两家沙县小吃店,但是两家店还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20多年来,沙县小吃得到了福建省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仅沙县就已制定40多份促进小吃产业发展的文件,免费为23203人次提供经营管理和制作技艺等培训,为解决启动资金难题共发放小吃贷款5.32亿元,并针对贫困户成立了精准扶贫担保基金。 如今,沙县小吃已拓展到全国,甚至开到了美国、日本、葡萄牙等地。很多外国食客慕名而来,街头小店摇身一变,成了其他国家的“中高端外国餐厅”。 经过培训的农民开始向外闯荡拓展市场 杨建平 摄 通过规范的培训,沙县小吃的风味与质量得以保证 杨建平 摄 沙县郑湖乡上洋村民陈火旺,开着刚买的新车,从广州回沙县老家过年 杨建平 摄 优良的品味和服务,使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知名度不断提高 杨建平 摄 靠经营小吃富裕起来的沙县人,买起了车,盖起了房。人住新房,车却停老屋 杨建平 摄 起早贪黑,小吃人靠的是吃苦耐劳 杨建平 摄 沙县农民外出做小吃,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的坚守与企盼 杨建平 摄 沙县小吃店转型升级,连锁发展 杨建平 摄 沙县经过多年努力,沙县小吃成功转型升级 杨建平 摄 沙县小吃城 杨建平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