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七问摄影 查看内容

何伊宁:为“她”发声

2019-5-23 10:13/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2824/ 评论: 0/原作者: 潘佳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层面上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观念和形式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这正是通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调研能力来达到的。
—— 何伊宁

“港口与影像”,展呈,中国港口博物馆



  何伊宁十分认可琳达·洛克林(Linda Nochlin)在《女性,艺术与权力》中阐述的:“女性在社会秩序的领域里善于妥协——缺乏自决的力量,就好比她在图像呈现的领域内缺乏从事负面批评的权力一样”。她关注摄影,将它作为一种自由出入艺术的实践;她关注社会议题,尤其在两性平权方面更为上心。

  何伊宁,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2010年开始从事摄影及视觉文化的写作、策展和翻译等工作,现为摄影史学者、独立策展人。


  N0.1 在您的《跨越性别界限的藩篱》一文中,曾提到女性代表着准则的边缘或极端,请问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何:这句话出自伊丽莎白·布隆芬(Elisabeth Bronfen)《她死去的身体:死亡、女性气质和审美》一书,作者将性别带入到欧洲的他者理论研究中,文中提到“当西方文化话语将自我建构为男性时,他们将女性置于他者的位置上。作为他者,女性用来定义自我,而位于他者身上的缺失或过剩,在性别和死亡方面,都是自我的外在化。女性代表了规范的边缘或极端——极端善良、纯洁和无助,或者极端危险、混乱和诱人。圣人或妓女,圣母玛利亚或夏娃。”

  在此,若我们思考西方文学、电影等艺术中对于女性的刻画便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作者以批判的视觉来考察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欧洲社会是如何通过对女性身份的限定来构建其他者身份的。


“港口与影像”,展呈,中国港口博物馆



  N0.2 在超现实主义中,女性的身体常被展现为“男性视角的凝视和低俗图片观看”的对象,请问您在摄影创作中或是策展人的工作中,是如何攻克“缺乏自决力量和善于妥协”的难题的?

  何:我作为一个个体,一直坚定地在自己研究和学习的道路上前进,虽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阻力,如果我们观察四周,会发现这个艺术行业内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机构负责人、策展人、艺术家,艺术行业内虽然仍存在着性别问题,但她依旧是一个可以被讨论,被改变的环境。


  N0.3 您和您的母亲都投身于女性研究,是男女平权主义者,她也曾在您早期形成身份认知过程中,起了许多积极的影响,那么在您童年时期是否有感受过性别歧视?

  何:我所上的中学以素质教育见长,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上初二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要求班上所有女生留短发,虽然没有明说,但她给坚持留长发的女生穿小鞋的事时常发生。对我来说,这种基于某种性别而提出的特殊要求便是一种歧视。


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镇文化产业中心


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N0.4 您的专业是报道摄影,您现在依然从事这个职业吗?

  何:我于2014年初回到国内,随后开始以研究者和策展人的身份工作:在不同的摄影媒体上发表研究型的文章、翻译和出版、为博物馆、美术馆、摄影节和机构策划与中国当代摄影相关的展览。虽然我的工作并不直接参与报道摄影,但工作性质也与这个领域的媒体、编辑、摄影师和机构也有着一定的交集。


  N0.5 您是从伦敦传媒学院的新闻和纪实摄影专业毕业,请问您觉得报道摄影与新闻摄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何:在正式进入这门课程之前,我曾在英国读完了一门管理课程的硕士学位,也曾有过两年为西方媒体做文字和影像报道的工作背景,发表过上百篇稿件,参访过欧亚近200座城市,对周围的世界和人有着格外的兴趣。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在2012年选择到伦敦传媒学院攻读新闻和纪实摄影的硕士课程,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重新认识了自我,也改变了对新闻和纪实摄影的理解和认识。

  报道摄影(reportage)与新闻摄影(photojournalism)其实区别不大,只是称呼不同,这两者都是基于现实题材所进行的摄影实践,在多媒体时代,无论是报道和新闻摄影都不仅仅是拍摄照片,录像、无人机等,5G推广之后这个行业会有更多的变数。倒是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documentary)之间的区别非常的大,后者在中文的语境中虽然是指向对真实和现实的记录和再现,但事实上纪实摄影早已打破了真实和虚构的边界,在此领域中实践者的自由度非常大,叙事是纪实摄影在当下比较大的一个趋势。我最近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策划的展览“记忆寓所”所考察的便是中国当代摄影中主要运用摄影进入历史叙事的若干案例,试图通过对产生这种潮流的原因进行语境分析,考察这些实践者所运用的不同策略,并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摄影在历史叙事中所提供的独特视角。


“中国当代摄影书作品:纸上的视觉叙事及其他”,展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在克诺索斯的迷宫中”,展呈,连州国际影展



  N0.6 在拍摄一个项目之前,您会花上很长的时间去做调研,包括到图书馆查资料,做笔记等,那么对国内的摄影师先出去拍照回来再写介绍的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何:英国高等摄影教育强调学生将调研作为实践的一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层面上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观念和形式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这正是通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调研能力来达到的。在展开一个拍摄项目之前,学生需要在导师的协助下对拍摄主题或者概念进行长时间的调研,这个过程可以在图书馆或是屏幕前完成,也可以是去实地进行观察和拍摄。如果将摄影创作比作一个日渐成熟的胎儿,那么调研的过程就是躯体内不断发育的骨骼和器官,支撑着胎儿的健康成长。


  N0.7 您觉得目前中国文艺界对自由摄影师和独立摄影师所提供的平台是否完善? 

  何:在当前的语境下,考虑到中国文艺产业的不断兴起,各地为自由摄影师和独立摄影师提供的平台是相当广阔的,从各地官方或机构举办的摄影节,到大大小小的摄影奖,再到线上线下的媒体平台,各类的摄影实践者或多或少都能够从中获益。但在为摄影师提供创作基金、奖学金的平台方面相对于一些欧洲国家来说还是欠缺的。 

  最近六七年来,我每年都会受邀去一些欧洲国家参加摄影节、摄影展,从我自身经验来说,当下是中国摄影行业的黄金时代,我当初决心回国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记忆寓所”,展呈,北京OCAT研究中心




■ 关于策展人



何伊宁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

摄影史学者、策展人

展览曾先后在中国及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空间和摄影节上展出

出版物包括《英国摄影教室》《港口与影像》等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