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盛夏掠影

2025-7-17 14:52/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8/ 评论: 0

  盛夏时节,阳光慷慨地洒落大地,万物在炽热中展现出最饱满的生命姿态。这个充满张力的季节,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和情感表达空间。拍摄盛夏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活力的礼赞,需要摄影师从光线运用、色彩把握、主题选择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欢乐夏泡泡  吴朝安 摄

明快逆光下的动感瞬间,传递出孩童的无邪;蓝色基调在暖色泳装衬托下进一步凸显清凉的体感。



驾驭盛夏的光影魔法

  盛夏的光线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正午时分的顶光虽然强烈,却能在建筑摄影中创造出戏剧性的几何阴影,或在田野间勾勒出作物轮廓的亮边。这种光线条件下,选择具有明显纹理的拍摄对象,如老墙、树皮或波浪状麦田,能够强化画面的立体感和质感表现。在福建土楼的拍摄实践中,正午阳光将圆形建筑的阴影压缩成完美的扇形,展现出独特的建筑美感。
  晨昏时段的黄金光线在夏季持续时间更长。清晨的光线清新透亮,适合表现露珠、晨雾等转瞬即逝的景象;黄昏的光线温暖柔和,能够为城市景观披上金色外衣。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夏季植物的快速生长变化,提前规划最佳机位。使用渐变灰滤镜可以平衡天空与地面的曝光差异,保留更多细节。
  特殊天气条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雷雨来临前的乌云压顶,暴雨过后的清新通透,甚至是雾霾天的朦胧意境,都为盛夏摄影提供了多样化表现可能。防水设备的准备十分必要,既能保护器材,又能抓住雨中最动人的瞬间。

激情夏日  张之铭 摄

低角度仰拍,蓝天白云成为人群“放飞”的幕布,远近大小的人物位置关系错落有致,跳跃的瞬间不仅整齐,而且动作表情抓拍完美,激情溢出画面。


夏日色彩  丁罗义 摄

俯拍构图巧妙展现漂流狂欢的震撼规模,高饱和色彩碰撞强化视觉冲击力,红衣人群与彩色皮筏形成生动点线面韵律。


欢乐时光  黎敬周 摄

巧妙利用俯拍角度让泡沫池的边框自然形成框架式构图,框内欢乐的人群和框外围观的人群动静相宜,热闹而不杂乱。



构建盛夏的色彩交响

  夏季的色彩表现具有鲜明特点,高饱和度的绿色植被、湛蓝天空、鲜艳花卉构成了自然的调色盘。在色彩处理上,建议采用RAW格式拍摄,后期单独调整不同色相的饱和度与明度,避免使用相机自带的鲜艳模式导致色彩失真。将绿色向黄绿色方向微调,可以增强植物的生机感;适度提高蓝色饱和度,能够强化天空的视觉冲击力。
  阴影区域的色彩处理同样重要。盛夏强烈的阳光会在阴影处形成明显的冷色调,与受光区域的暖色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白平衡偏移功能强化这种冷暖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季节特征。在后期处理中,适当提升阴影区域的蓝色调,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张力。
  红外摄影为盛夏题材提供了全新的表现手法。经过改装的红外相机能够将叶绿素反射的红外线转化为白色,创造出超现实的视觉效果。即使没有专业设备,使用720nm红外滤镜配合长时间曝光,也能获得类似的梦幻效果。这种技法特别适合表现茂密的树林、广阔的稻田等典型夏季景观。

滑水  曾锡平 摄

远景俯拍很好地展现了现场环境,低速快门让流水和人群形成动静、冷暖的对比,也同时定格了两道风景线。


静谧夏夜  蔡朝阳 摄

技巧娴熟的微光长时间曝光,记录下了夏夜萤火虫的闪动身影,也呈现了梦幻的土楼夜色,令人耳目一新。


分享  陈文格 摄

自然抓拍互动瞬间,前景自拍女子与背景龙舟、锦旗、婴儿形成趣味呼应,故事性强,信息量大。




捕捉盛夏的生命韵律

  盛夏时节的生命活动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晨间凝结的露珠、午间忙碌的昆虫、傍晚纳凉的人群,都是值得记录的生动题材。拍摄这类主题时,需要准备多焦段镜头,既要能够捕捉大场景的环境氛围,也要能够表现细微之处的精彩瞬间。微距镜头对于表现植物表面的纹理、昆虫的细节等尤为重要。
  人文题材在盛夏呈现出特有的生活图景。高温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创造出许多独特的视觉场景:冷饮摊前的长队、树荫下的棋局、傍晚的广场舞等。采用环境人像的拍摄手法,将人物置于典型的夏季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讲述季节故事。使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可以增强画面的现场感和代入感。
  延时摄影技术能够展现盛夏特有的时间韵律。通过长时间记录,可以观察到云层的快速变化、光影的移动轨迹、人流的波动等动态过程。这种手法特别适合表现夏季多变的天气特征和人们随温度变化而调整的户外活动规律。拍摄时需要稳定的三脚架和足够的电力供应。


水上乐园  翁振瑞 摄

高角度俯拍让构图的减法做到极致,对角线构图呼应流水动线,人物的动作增强了欢乐氛围。


孔雀开屏  曹立淡 摄

侧面拍摄巧妙记录下众人同时挥桨扬起水幕的奇妙瞬间,原本平实的画面充满了让人好奇的戏剧性。


流连忘返  章溯 摄

广角构图展现海天壮阔,慢门曝光制造虚实对比。前景岩石引导视线,中景人物点缀生动,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层次丰富。


点亮心灯 扬帆远航  蔡萍 摄

广角仰拍强化渔船体量感,斑驳漆色与蓝天形成浓烈对比。小光圈将日光变成星光足见用心精巧,刷漆工人点缀画面生机,渔港故事跃然纸上。



盛夏摄影的实用考量

  盛夏摄影面临着高温、强光等环境挑战。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高倍防晒霜防止晒伤,透气防晒服装避免中暑,充足的饮用水补充体液流失。对器材的保护同样重要,相机散热袋可以防止机身过热,密封干燥剂能避免镜头结露,遮阳伞为户外拍摄提供临时庇护。
  后期处理是完善盛夏影像的重要环节。在处理高反差场景时,需要特别注意高光细节的保留和阴影部分的适度提亮。分离色调技术的运用可以强化季节特征,如在亮部添加暖黄色调,在暗部添加青蓝色调。但要避免过度处理,保持画面的自然真实感。HDR技术可以扩展动态范围,但要注意保持适度的对比度,避免画面显得平淡。
  特殊的拍摄技法能够丰富盛夏影像的表现语言。慢门摄影可以柔化流动的溪水或摇曳的树冠,多重曝光能够创造超现实的叠加效果,追焦拍摄可以表现夏季运动的动态美感。这些技法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对基础曝光控制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建议先在常见场景中反复练习。
  盛夏摄影是对摄影师观察力、耐力和创造力的综合考验。通过深入理解季节特点,熟练掌握技术手法,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盛夏影像。这些充满光与热的画面,将成为季节记忆的最佳载体,让观者在任何时节都能感受到盛夏特有的生命力与热情。


桥梁检测  江建兴 摄

紧凑构图聚焦劳动瞬间,橙黄安全帽在灰黑背景中格外醒目,延伸的桥体线条和光影增强了画面韵律。


夏练三伏  范乐凯 摄

主体人物突出,每个人的表情都非常出彩,前景巨大的轮胎增强了“大力士”的力量感,细节丰富,故事性极强。


 烈日下的供电人  潘正光 摄

特写构图突显工人专注神情,蓝色工装与金属设备形成冷调专业感。侧光强化面部轮廓与手套质感,国网标识点睛纪实价值,展现电力人平凡中的坚守力量。



夏日时光  林卫宁 摄

优美的海浪线条和自然的色彩过渡,呈现优美的夏日海岸风情。



 高空见细微  许斌 摄

长焦镜头仰拍,减去了地面环境的冗余元素,突出了空中作业人员的专注和现场细节,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夏季采摘正当时  陈美蓉 摄

人物动作表情非常到位,红绿对比的色彩增强了采摘的喜悦,令作品富有感染力。


 飘逸  黄甘泉 摄

垂直航拍角度取舍有度,抓拍时机精准,实现了大色块组合下直线、折线和曲线的完美融合。


心潮起伏  张凤林 摄

平视角度抓拍到生动的决定性瞬间,自然侧逆光和暗调曝光,让画面整体呈现冷色调,更好对比出黄色救生圈里人们的“心潮起伏”。


逐浪  吴晓达 摄

上帝视角看到不一样的画面,双旋共舞的水面线条让画面动感十足。


畅游钱塘江  陶金泉 摄

三分法和对角线组合构图,简单的画面将减法做到极致,人物的动作各有特色,耐人寻味。



风影相随  朱乐华 摄

纯粹的平面倒影,纯粹的红色影调,纯粹的动感瞬间,展现出作者纯熟的摄影技巧和纯粹的运动快乐。


欢乐童年  黄德应 摄

高空俯拍巧妙呈现独特视角,孩子们的欢笑声、泼水声在大面积绿色树叶和蓝色水池的组合下,衬托出“鸟鸣山更幽”的清凉氛围。


古巷夜色  叶先设 摄

慢门摄影呈现夜色下的虚实人像,双主体并立形成三角构图,动静对比强化市井烟火气与青春活力的碰撞。


 秋千  郑品官 摄

逆光定格秋千剪影,暖调夕阳与大面积留白天空增强柔和舒适感,自行车增添故事性,岁月静好中弥漫流动诗意。


夏日海滨  陈云 摄

俯拍对称构图展现海滩活力,金黄沙滩与碧蓝海水冷暖相映。海滩人群与空中滑翔伞点缀呼应,色彩明快尽显假日欢愉。


 乐享清凉  曾三东 摄

林间碧波与划船人群呈现恰到好处的动静、冷暖对比,中长焦镜头增强空间延伸感,树影斑驳间流淌着初夏的闲适韵律。


锤炼意志  陈瑞平 摄

仰拍特写和暗调曝光凸显圆木重量感,逆光下的动感雨滴强化训练艰苦。孩子们紧绷的动作和表情传递出个体的努力和团队精神。


点评嘉宾


潘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

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共有4件纪实摄影作品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曾获中国新闻奖复评银奖。中国地市报“十杰”青年摄影记者、全国晚报优秀图片编辑、中国地市报杰出图片编辑、泉州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优秀教师。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