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马克·吕布的中国印象

2023-9-4 14:58/ 发布者: fzhxsy/ 查看: 197/ 评论: 0

1965年,北京古玩店橱窗


1957年,湖北,汉口。由苏联援建的汉口长江大桥正在施工


1956年,一对情侣在众人的见证下完婚


  马克·吕布观察中国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世纪,访华数十次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见证了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从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马克·吕布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已多次赴华拍摄照片,而那时能够到访新中国的西方摄影师非常少;中国改革开放后他又经常来华拍摄,这使得他的中国摄影作品尤为特殊而珍贵。


  时年34岁的马克·吕布于1957年首次来华,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他随后又于1965年再次访华。马克·吕布在1957年和1965年的两次访华均停留很长时间,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宽裕的访华时间使得马克·吕布有充分的机会得以四处走访拍摄,接触到更多的拍摄题材。


  马克·吕布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中国普通民众;工厂农村的繁忙景象、山川河流的自然风光都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马克·吕布在这次访华前还曾走访了印度等亚洲其他地方,当他来到中国时,与那些地方的社会情况相对照,便对当时中国正在起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印象深刻。


  1956年底,在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这是马克·吕布拍摄的他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


1957年,北京,街上三个小孩


1957年,北京,许多小朋友被天桥上的皮影戏迷住了


1957年,北京,街上的人力车


1957年,故宫


  1957年马克·吕布在当时的鞍山钢铁厂拍摄的照片呈现了工人在集体食堂吃饭的情景,被拍摄者都在埋头用餐,并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正在拍摄的马克·吕布,使得照片看上去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生活感。


  实际上,马克·吕布发表的第一张中国摄影作品是他在1957年入境中国内地、乘坐香港到广州的列车上拍摄的,可以说是一踏上新中国的土地就开始拍摄。他当时的拍摄对象是在列车车厢里的一位普通女子。照片里的这位人物神态有些许疲惫,却流露出真情实感。马克·吕布在多年后回忆说,他当时很害羞,也不认识什么中国人,但急切地想拍些照片,他仍记得这位女士样貌“体面端庄”。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欧美人士来中国变得越来越宽松,马克·吕布也由此开始定期来华拍摄照片。这时期马克·吕布的中国照片更多聚焦于上海、深圳等城市快速发展,例如从他拍摄深圳的照片就可以看到一个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巨大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马克·吕布走进深圳、上海的城市角落中,不仅试图展现新旧建筑的强烈对比,仍继续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展现出历史巨变中的社会生活变化。


1957年,北京美术学院


1957年,辽宁,鞍山。钢铁工厂,工作中的工程师


1957年,辽宁,鞍山,鞍钢大食堂


1957年,在北京北郊的村子里,由工农合作社组织的庆祝农历新年的表演,由京剧演员和农民共同参演


1957年冬天,王府井街头


  有年轻的中国观众表示,通过马克·吕布的中国照片,“我们能够了解到我们父辈、祖父辈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中国观众的热情与共鸣使她深受触动。


  马克·吕布拍摄的中国照片以西方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原原本本记录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发展,这些照片也被视为中国民众的“集体记忆”。这位不会说中文却来华20多次的纪实摄影师,通过自己的作品,跨越语言,跨越国界,向西方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1957年,艺人在北京胡同附近表演胸口碎大石


1965年,湖南


1992年,广州出现了大哥大和游戏机


1965年,北大宿舍


1993年,拍摄《活着》期间的巩俐


1993年,在深圳的路上


1992年,天安门广场前,摄影师寻找拍照的角度


1993年,上海的清晨,尚未找到工作的进城务工者,不远处的广场山,上海市民们正在跳舞


1995年,上海,上班途中


1993年,上海,一场时装秀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